李知月和罗县令将招工的事确定下来了。
原先从金平县安排过去的人,全部召回,毕竟,这年头,没几个人愿意一直背井离乡。
而且用上谷县的人,她也能省些成本。
这事儿谈妥后,罗县令没有走的意思,顿了一下才道:“在来的路上,下官听人说,县主号召金平县的农人秋种的时候继续种稻子?”
李知月点头:“往年有人试验过,之所以失败了,一是因为土壤肥力不够,二是水利设施不到位,完善这两点,问题应该不大。”
罗县令喝茶思索起来。
金平县主可是从京城来的千金,据说县主身边的县马,乃是上一届的状元,天赋绝伦,满腹才华。
既然是县主和县马共同做的决定,那应该有些许依据和把握。
他开口道:“上谷县的水渠是十几年前修的,倒也还能用,至于土壤肥力,不知县主有何想法?”
他曾经下地记录过一年四季的农事。
他知道,给土壤下肥无非这几种方法,一是人畜的粪便,但毕竟数量有限,照顾不到所有田地;二是河道的淤泥,这就更难得了;三是草木灰,就是平时烧柴的灰倒进田地也能提高土壤肥力;最后一个就比较麻烦了,叫绿肥,花三四个月种植豆类作物,然后直接翻地,将植物埋到地下,也能让这片土地肥沃起来。
老百姓们大多用的是粪便和草木灰,肥力有限。
见他懂这么多,李知月就知道,这不是一个空有其名的县令,她笑着道:“我正在研究肥料,等制出来了,罗县令可以买些回去试一试。”
罗县令立即应允:“那下官回去也让人安排百亩地出来种植稻子,到时可能经常要来找县主指点。”
下午,李知月就让李胜将上谷县的工人召回来了。
一部分人投入火柴厂。
这段时间,郑老爷子已经将火柴卖到了整个汴省,一个月的产量必须至少一百万盒,才能满足需求。
因为火柴卖的太好,省内不少商人嗅到了商机,也想来分一杯羹。
李知月以八文的批发价,让郑老爷子给那些小商人供货,但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一盒火柴的价格不能超过十二文。
汴省内十文,省外因为运输成本,可涨到十二。
如果这个价格再高一些,就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用得起的了,那就违背了她推出火柴的初衷。
虽然火柴卖爆了,但因为价格低廉,哪怕一个月销售出一百万盒,扣除成本,一盒分到她手上大概四文,一个月纯赚四千两银子。
另一部分人,李知月让他们研究化肥。
在她那个未曾谋面的婆婆留下来的小册子上,关于火柴制作的那一页上,写了一句话,磷矿石除了可以提取红磷白磷等,还含有丰富的磷酸钙,而磷酸钙,是制作复合肥的重要元素之一。
火柴厂不要的磷矿石渣渣,运过来,加入适量的人尿、草木灰,再用稀泥将其密封起来,堆放几天后,肥料就制成了……但具体是不是那么一回事,还得试验一二才能知道。
她正研究着,忽然一个老农冲了进来,满脸兴奋的道:“县主,成了,成了!”
李知月洗了把手,站起身:“什么成了?”
“县主上回画了八张犁图,全都做了出来,我们几个老农民全都试了一下,发现其中一把犁格外好使!”老农领着李知月走到田埂上,“县主,请看。”
只见田地里,两个农民正在翻地,一个人使用的还是之前的那种老式犁,耕起地来非常吃力。
而另一个农民,用的是李知月的改良犁,这犁比起之前那个,有几处很明显的改进,一是将直辕改成了曲辕,二是在辕头安装了一个方便转向的圆盘,这样使用起来更加轻巧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