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氏这辈子感到很幸福,她希望儿子也能幸福。
五月的季节,阳光明媚,田地里麦浪翻涌成海,
宋谦归家的消息传出去,宋家村人潮涌动,村长不得不派出人维护秩序。状元郎就在这个村,来拜访的人多多少少还是会给村长几分薄面。
这次不仅县里县里来人,东坡府也来了不少人,甚至江阴府也有拖家带口来的。
就像宋李氏所说的,随行的人中,年轻貌美的少女不在少数。
宋谦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小心应对。
笑容三分真,七分假,差点就挂在脸上,揭不下来。
在家里待了一个多月,基本都浪费在拜访回访中。在这段时间里,宋谦几进祠堂,亲眼看到属于自己的状元牌坊竖起来。
状元牌坊的位置很奇妙,在镇与宋家村的中间位置,更靠近宋家村,是村长在宋谦的支持下,费了诸多口舌,才争取到的最好位置,对宋家村最有利。
宋爷爷宋奶奶还在世,可能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两位老人身体爽利,并拒绝和宋谦去京城。
父母拒绝,宋大山也准备拒绝,他不能不孝啊,被看不下去的宋爷爷一脚踢出来。显眼包,越大越显眼,能耐了?
孙子还没有一个知心人呢,他们两个不去看着点,还想让他们半截身子入土的老人背井离乡,孝不死他。
宋谦跟着哭诉,“爷爷奶奶不去,爹娘再不去,别人会怎么说我,而且我很快就到娶妻的年龄,爹娘不去帮我参详参详……”
宋大山动摇,宋李氏早就动摇,最终,他们一家四口连带着几位仆从上路,将家里所有的田地房屋托付给大哥大嫂。
回来的时候只有宋谦一个人,所以心无旁骛,速度快。回去的时候是四个人,故土难离,宋谦就放慢脚步,帮他们适应。
长途跋涉,即使是马车加水路,也是极折磨人。特别是宋谦的小弟宋谌,他才六岁,到京城的时候,小脸瘦了一大圈,显得眼睛极大。
宋李氏心疼里养了多天,才狠狠心,让宋谦找个学堂,将宋谌扔去学堂。
眼不见为净,六岁的孩子,上房揭瓦,抓鸡撵狗,大人不让做什么,他偏偏去做什么。
小时候看着挺乖巧的,还以为是另一个宋谦,现在他们不这么想,这货哪里有宋谦小时候的影子?
完全是两个极端。
宋谦在翰林院如鱼得水,他准备再和皇上打打交道,然后申请外放,现在提外放,害怕换上几年后就不记得他了。
现在的皇上,确实对宋谦印象深刻,宋谦可是在他文治上添了一笔的人,而且每每都有不同的看法,虽然还稚嫩,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皇上也动了将宋谦外放的打算,但不是现在。
熬资历也要让宋谦在翰林院敖一段时间,不会太久就是,短则一年,多则两年。
能走到一二品的大臣,必须要有外放的履历。
每天上班打卡,然后整理翰林院历年来的文献,再去和皇上聊聊实务,宋谦过得充实。又有娘亲在身边,整天投喂,肉眼可见的有点油腻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