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湾位于印度洋北部靠近赤道的位置,是孕育热带风暴的地方,也是北半球袭击亚洲地区台风的主要来源之一,袭击美洲的飓风则是来自大西洋。
每年的四月到十月之间,常常会有热带风暴伴随着海潮同时出现,席卷印度、孟加拉、缅甸、斯里兰卡等国。严重的时候可以掀起滔天巨浪,造成连绵的倾盆大雨,带来的损失相当巨大,最严重的时候曾导致几十万人丧生。
当然这个也不是绝对的,热带风暴有大有小,也许这一年之中都不会有太恶劣的天气出现,反而还会持续风平浪静,让沿海的渔民们能有一个丰收年。
但是当地的船只和渔民们却对热带风暴恐惧有加,宁可不赚钱也不愿意拿生命去冒险和大自然赌运气。每年的风暴高发期都不会进入到太深的洋面去进行捕捞,一旦遇上风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渔船的抗击能力并不大,很容易就会被撕碎的。
这就给了张辰一个极好的机会,琳琅甜心号船身长度超过了一百米,打捞队的三艘船更是在一百六十米以上,对风暴的承受能力要比渔船强百倍,遭点罪是难免的,但是却不会因为遇到风暴而遭受什么损害。
再配合先进的卫星云图和气象预告系统,在风暴来临之前可以及时得到消息,有充足的时间到附近的港口区躲避,完全可以保证打捞行动丝毫不受到风暴的干扰。
正常环境下的孟加拉湾还是很美丽的,一望无际的海平面延伸到天际,蔚色蓝的海水来回荡漾着,泛起一阵阵不大的海浪,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炫目的光芒。
经过了七天的航行,在九月二十九号的下午,打捞船终于到达了距离泰米尔纳德坦一百七十多海里外的孟加拉湾海面,四艘船已经全部进行了伪装,以某一非着名国际海洋生物研究组织的名义出现,在印度洋北部的孟加拉湾海面对被放置了追踪器的海洋生物进行科研考察工作。
在四艘船围绕停泊着的下方四百三十米处,就是那座狭窄的海底峡谷,本次沉船打捞作业的目的地。
印度人目前还没有进行这种打捞的能力,国际考古界和打捞行业也没有传出最近在这片海域成功进行打捞的消息,可张辰还是在船队刚刚到到的时候就再次用意念力探查了一番,毕竟有很多打捞组织都不愿意跟当地政府合作,私下里进行打捞的人还是不少的。
还好,那艘法属东印度公司的盖伦船还是老样子,静静地待在峡谷的最顶端。不是它不愿意动,也不是没有外力推动过它,只不过它在下沉的时候被那座峡谷顶端卡死了,如非有一个巧劲儿去活动,除非是地壳运动把整艘船破坏掉,或者经过数千年的腐蚀破败了,否则再大的力也不一定能够挪动它。
一般沉船上的物品,只要不是纸质和丝绸布匹这类的东西,基本都能够保存的很好,特别是瓷器和金银类的物品,有不少都能恢复最初的模样。很多被严重腐蚀了的东西,都是在船只沉没的过程中有了损伤而造成,或者是被海底鱼虾的粪便等东西腐蚀了的。
这艘叫做“圣斯通号”的沉船就很不幸地成了海底生物的寄身巢穴,五十多米长近二十米宽的船体内驻扎了成百上千的小动物,在船尾部两米左右直径的洞口处,来来回回地进出着各种的鱼类。
不得不佩服天地造物的机巧,一群小小的不过十厘米长的小鱼,居然懂得把死后没有腐烂的人类骨骼堆聚在一起,利用骨骼之间的相互支撑,营造了一座属于它们栖身的“城堡”。而且骨骼之间的缝隙正好够它们的身体进出,再大一点的就难以进入了,想要强攻的外敌也会因为骨骼堆砌的严密程度而无法横冲直撞,只好选择败退而走。
卫星云图显示,最近几天之内不会有风暴出现,局部海域偶尔会有超过两米的海浪,但是并不会延续很长时间。正是进行打捞作业的最佳时机,海面风浪的影响不大,而渔船又不会冒着两米多高的浪头出来捕鱼,错过了这个时间就不知道要等多久了。
沉船的打捞需要分两步来进行,不可能一次性就全部弄上来,那种做法不科学,也不合理,会对沉船和里边的物品造成很大的破坏,严重的时候会致使整个打捞行动失败,以至于颗粒无收。
首先要放下深水探头和水下机器人,对沉船做视频画面和电子影像定位;再对沉船进行可修复的一定程度破坏,由机器人进入到船舱内部,清理出所有的船载物品。
船上的工作人员在对沉船周围的环境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要对机器人清理出的物品做分类登记和存放,并且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准备。在船上物品清理完毕之后,才是真正的沉船打捞作业。
针对于不同的环境下,打捞沉船的方法有围堰打捞、封舱抽水打捞、充气排水打捞、浮筒打捞、船舶抬撬打捞、泡沫塑料打捞等好多种,最适合海面下打捞作业的就是后边的三种,围堰、充气和抽水三种方法因为所受的限制较大而很少被使用。
张辰结合了传统打捞方法和弗雷德里克多年的打捞经验,在此基础上又对打捞工具进行了一些改进,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完整地把沉船弄上来。这个也是建立在他不惜成本的的基础之上,在唐韵进行了多次试验和改进之后才琢磨出的新办法,但是在工具成型之后,却发现所花费在改动上的钱并没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