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毕竟这东西是纪希灵研究出来的,到时候肯定需要纪希灵找自己信得过的地方来生产。而且她作为老板,而且还是这东西的发明创造者,那肯定能够以极低的代价,就能拿到自己需要的那些塑料薄膜。
唐建国听了之后,知道他们可能再过段时间,就会将第一批的东西送过来,激动万分。
等回过神来之后,他先是已经请教了纪希灵,相关的塑料大棚,应该要怎么搭建,有什么注意要点之后,先去找人看了一下,附近山上有没有比较适合拿来搭大棚的竹子。因为他们这边没有钢材厂,不然的话,他们可以盖钢架的大棚,而且像他们这边的话,如果用竹子跟木头的话,他们可以就地取材,相应的,成本也会低上许多,想来那些村民们,也会更乐意参与进来。
就在他们打听好哪里有竹子之后,他们也趁着这段时间,找了两块地方,一块是河边的沙土地,另一块则是村子里面不是很大的一块菜地,他们准备先用这两块地方,试着使用一下塑料大棚。如果这边有成效的话,那纪希灵肯定会将这边相关的一些数据上的记录好,到时候传给研究所那边的研究员,让他们也看看像同样的塑料大棚,在不同的地方,有着怎样的不同的表现。那时候,他们也能根据不同的表现,来对塑料大棚进行改善。
纪希灵在听到他们如此配合自己的工作,觉得心里面的一块巨石终于落地了,刚要松一口气,就想到了,到时候的话,肯定要对相关的植物生长进行记录。但是那时候可能已经开学了,所以她跟趟建国他们举荐了知青点这边的知青。
因为根据她这段时间在这边的下乡生活,对于之前店里面的那些知青都有过或多或少的了解。
因为到时候是要对植物生长一些相关数据进行记录,非常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她想来想去,在脑海中翻出来其中一人的履历。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徐志清。
说起来,徐志清也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之前他爷爷就是植物学的教授,后来他爷爷在这段的时间里面在家中韬光养晦,减少被别人盯上的可能性。
因为他爷爷之前是在植物研究所里面,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但是他爷爷也跟他们提出,因为他没有被影响到,所以他们可能需要他们家子孙辈去主动下乡,减少大家对他们家的关注,徐志清这才来到了上杨村。而且纪希灵跟徐志清这么长时间相处下来,觉得他人品各方面都还可以,算是能信得过的人,所以纪希灵才敢将这方面的工作交给他来负责。所以她才会在,可能需要这个岗位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跟唐建国他们推荐徐志清。
因为这件事情还需要征求当事人的意见,所以他们趁着中午午休的时候,直接去找了在知青点休息的徐志清,问他对于这件事情的想法。
徐志清在得知纪希灵有这么一项工作要交给他的时候,他倒是很主动提出,到时候他可以直接在大棚旁边盖个茅草屋,直接住在里面。这样的话,他到时候就可以日夜观察大棚里面那些植物的生长情况,对于相关数据也能更加完善一点。
毕竟他从小看到爷爷去研究对于那些植物的相关数据,需要哪些方面的数据,这么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之下,他也是门清,所以他才提出要在大棚旁边盖一个小茅草屋,他到时候直接住进去。
而且这时候又不冷,而且第一阶段的数据的话,估计要记录个十天半个月的。到时候再有纪希灵将这第一批的研究数据给传回去,说不定到时候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到这边来进行考察。
纪希灵他们在听到徐志清想要在记录相关数据的那段时间里面,要在大棚边上住的时候,也想到,他们这些做研究的,肯定要对相关数据更加了解。并且他们所要想记录下来的数据,肯定不是他们所想的,只要简单记录一下,那些蔬菜的生长情况就可以了。
在得知徐志清之前就做过类似的工作的时候,他们这才明白,为什么徐志清想要在大棚边上住着。
所以得知徐志清想法的纪希灵,跟唐建国他们商量一下,准备发动村里众人,帮徐志清在两块试验田旁边分别盖一个小屋子,只要在里面简单的搭一张木板床,加一个小桌子,能够给他遮风避雨就可以了。
至于徐志清这段时间的事的话,那还是要跟这些年的那些知青们一起下地干活的,毕竟村里不养闲人。
当然对于他这份工作的话,那到时候记的工分,肯定没有他之前进的满工分那么多。到时候的话,可能只会给他记个六到八分左右的工分,毕竟在其他人看来,徐志清这一份工作可谓是轻松的很。他只要住在大棚边上,给那些农作物们看看生长情况就可以了,又没有其他要出体力的事情。
徐志清在得知自己这份工作可能拿不到满工分的时候,也不在意,反而主动跟趟建国他们说,如果他们需要他的帮忙的话,那只要叫一声就可以了,那他到时候肯定会主动去帮忙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