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园是清末大学士文煜,仿拙政园和狮子林修的私人花园。
南北约百米,东西七十米,由东西两路院落组成。
西路九号院,前有假山池塘花草树木,中有过厅,后有回廊围成的宽阔花园。
东路七号院,有例座房和正厅,以游廊与西路连为一体。近代时期数位名人及外国使节在此居住或办公过。
11 9 7 5
49后收为公有,以景为主的西路院和十一号文煜宅一并封存。
东路院建筑较多,整修后分给三家单位做安置房。
最初的一些年里,住户的幸福指数是非常高的。居住环境宽敞,院里有假山有水景有凉亭有花园,简直羡煞旁人。
但随着京城人口不断增多,住房越来越紧张。院里的花园、游廊相继被平整出来起房子。
后来假山拆了,池子也填了,同样起了房子。
再往后,随着家家户户的孩子长大,见缝插针的私搭乱建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院里的情况越来越拥挤。
拥挤是京城大杂院的常态,但七号院与普通大杂院不同。
其它院前身多为古代权贵的府邸,再怎么加建夹盖,也保持着以“进”为单位的固有布局。最基础的人员动线还在。
而以园林为底子的七号院,在加建、改建和私建的过程中,是缺乏规划的。发展到后面,进院跟走迷宫似的。不了解布局的外人,想从正门走到后院,且得费点劲呢。
这是其一。
其二,整个院落只有一根四分的自来水管。中间岔出几个供水点。所有水龙头同时开启,水压低的跟前列腺发炎了似的。
出事时指望接水救火,就是“杯水车薪”这一成语的现实版演绎。
还有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院里公家加盖的房子还好,起码砖墙瓦顶,有一定的耐火性。
但私人加建的房子,还有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必不可少的储物棚子,全是塑料布、油毡纸、破纸壳子,还有冬天没烧完的煤球和柴火……
三点加在一起,火势起来后借着风势很快就失控了。
接到火警后,能调动的消防车全都来了,但两侧胡同太窄,根本施展不开。
七十年代的消防车,就是大解放后面拉个水罐子。水枪连二十米都喷不出去。守着两侧胡同,面对百米长熊熊燃烧的院落,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扯水管进院?
二十米长的软管进大门后拐个弯就到头了。再加一节,也不过多拐一个弯。
继续接?
接不了,车上水泵的功率不够。
上房顶?
一脚踩不好,直接就塌了……
大火从半夜一直烧到第二天早晨,院里七十多户人家,只有十来户没有过火。
虽然没过火,但也被霍霍的够呛,好几家房顶都被踩坏了。
损失有多大先放一边,三百好几十号无家可归的人急需安置。
九号十一号和十三号那边空房虽然多,但封存了几十年,根本没法住人。
有关领导和住户所属单位一商量,一百多号人由各单位想办法安置。另外一百来号和二十几号轻伤员,被暂时安置进了曲卓家隔壁的贝子府。
剩下的几十号人,被塞进了已经腾空的二十二号院。
要说于大春和曲秀梅两口子属实有点倒霉,才搬进七号院梁静留下的小屋几天,就赶上这事儿了。
房子让火烧了不重要,重要的是全部家当费了挺大的力气,才全都归置进屋里。
箱子压箱子包袱压柜子的,火势一起,根本救不出来。
一场大火下来,本就没工作的两口子,外加一刚会走路的孩子,彻底成一穷二白的无产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