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简直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没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火之中,是一座被烈火映红了的大熔炉。
这场战争戏花了近十分钟的时间来展现,拍得十分惨烈。
里面的镜头,桥段,都是重新设计的!
原片中苏军白天渡河被德军飞机狂轰滥炸。
新兵们害怕,跳河逃生,被苏军当场射杀。
上了战场后,枪不够,两个人才一支枪,没枪的跟着有枪的,等他死了就拿了他的枪。
新兵们打不过德军,开始后撤,却被督战队用机枪疯狂扫射,还踏马喊着“对叛徒没有怜悯”。
这些十分扯淡的剧情现在都没有了。
杨叶这部电影是在苏联拍的,他们敢像原片那么拍的话,怕是不想离开莫斯科了。
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谢苗并不是士兵,只是个民夫。
他的工作是送送物资,抬抬担架,搬搬尸体什么的。
直到有一次,士兵都死光了,他从政委手中接过枪,展示了他神乎其技的枪法。
这一场精彩的狙杀直接照搬了原片。
这么牛逼的狙杀镜头,在电影史上真的很难找了,属于是天花板级别的。
镜头之下的谢苗,自信从容,利用炮声,一枪一个德国佬。
而敌人根本没有察觉,还在低头点烟。
谢苗连毙四人,最后一个发现战友全死了,慌乱之下拔腿就逃。
谢苗猛地站起来,扣动扳机,镜头一甩,敌人扑街。
这一连串的镜头,干净利落,真是帅得批爆,影院里的观众都看傻了。
二战电影大家也看过不少,但是把狙击战拍得这么拉风的,实在是前所未有。
谢苗开始被当做英雄来宣传,一时之间,声名鹊起,俨然就是拯救苏联的希望和青年人的偶像。
而电影的女主角塔尼娅,她的父母都被德国人杀害,心中充满仇恨的火焰。
当她看到英勇的谢苗后,心中忍不住产生了爱慕之情。
而谢苗,自然也爱慕着迷人的塔尼娅。
爱情开始在硝烟里成长!
此时,为了弄死神奇的狙击手谢苗,德国派来了一位少校,双方展开了精彩而又残酷的较量。
一直致力于宣传谢苗的政委,心中也爱慕着塔尼娅。
面对友情、爱情、国家的命运,他开始陷入艰难的抉择。
在这部电影中,既有战争的残酷,爱情的浪漫,也有对复杂人性的刻画。
另外,还加了点种族主义的东西,比如谢苗虽然凭借神乎其神的枪法出了名。
但其实还是有人看不起这个通古斯人,会在背地里调侃他是个养猪的。
通古斯人翻译成汉语,就是养猪的人,因为这个民族养猪。
说起来,这么叫也没什么毛病,算不得是蔑称。
比如努尔哈赤的意思就是野猪皮,说明他们自己是并不嫌弃猪,反而很崇尚、喜欢这种动物。
在德国人残忍地杀死小孩之后,政委和塔尼娅决定送小孩的母亲离开战场。
途中,塔尼娅被一发炮弹击中。
政委回到了战场,他问谢苗,少校在哪里?
谢苗说就在前面,但不确定位置!
政委万念俱灰,他说道:“我是一个傻瓜,我们如此艰苦地想创建一个平等的社会。在那里,你不用去羡慕别人。
但总有值得羡慕的东西,一个微笑,一份友谊,一些你没有,却想要得到的。在这世界上,就算都联合成一个国家,也将永远有贫富之分,有天赋的人、没天赋的人、有爱情的人、没爱情的人
塔尼娅不会回来了,她死了,她被榴霰弹击中,一切都那么突然,我想她甚至没来得及看见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她是想回到你的身边,她一看见菲利波夫夫人上船,就转身回来找你。她是对的,你是一个好人!”
谢苗听见爱人的死讯,无声痛哭。
但政委撒了谎,塔尼娅是在送菲利波夫夫人上船的途中被炸死的,而不是返回的途中被炸死的。
当然,也没什么区别,因为她一定会返回的。
政委继续说道:“我要帮助你,谢苗,我要做一件事,一件可以改变形势的有用的事。”
他取下头盔,在上面画了个十字,“让我指给你看,少校在哪里!”
“别这样,别!”
政委探出头,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眉心,死了!
他的行为,说不清是幡然醒悟,还是万念俱灰!
他的死,也说不清是英勇就义,还是不想活了!
不管怎样,因为他的死,德国少校暴露了位置。
暴露了位置的狙击手,面对同级别的高手,自然是必死无疑,谢苗一枪打爆了他的脑袋。
战争结束了!
苏军取得了胜利。
德军的战俘被押送着离开战场。
在斯大林格勒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欢呼着,拥抱着,挥舞着红旗,跳着舞,唱着歌,兴高采烈地庆祝着胜利!
不同于原片里塔尼娅没有死,被救活了,两人最终见面的美式大团圆结局,本片是俄式悲剧结尾。
谢苗背着他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离开喧嚣的人群,独自一人来到伏尔加河畔,在塔尼娅牺牲的地方,默默祭奠,他的爱人!
悲伤的音乐响起,悲伤的片尾曲爱的人轻轻唱着:
在那开满鲜花的河岸上,战士们追寻她带着花香的目光。
山河破着,爱情在硝烟里庄严地成长。
来吧姑娘,拥抱你最爱的人。
一个诺言,一条河水,一缕无尽的芬芳。
美丽的白桦林,请把你的风声唱响。
千里万里的风云,怎能阻隔爱的人在路上。
时光无言流淌,岁月因爱而美着,我的疼痛,你的目光,你的衷肠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