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魏平本人意愿如何,刘禅都将其归降的消息传播出去了。
首先是安抚了同样被俘虏了的那两千魏卒。
原本他们心惊胆战的,即便是做了俘虏也容易引发骚乱。
如今看到他们的将领都投了,甚至还受到了优待,顿时心安不少。
再加上汉军优待俘虏的宣传和实操,很快就适应了俘虏的改造生活。
当下他们的劳改工作主要是修复被战火毁坏的城池。
其中每个月都有一定名额,表现好的可以免罪,然后编为军户施行屯田。
投降活命这种事,只要有人带头,很容易激发其余人的求活心理。
虽然有些坑魏平的嫌疑,但总体上来看,刘禅对他还是很厚道的。
平陶是他老家,虽然只是个亭侯,但也是封侯,将来说不得就衣锦还乡了。
若没有刘禅,他一辈子都封不了侯,还会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死于乱军之中。
除了封侯之外,他甚至还做到了四方将军,虽然是最低级别的四方将军。
这在曹魏朝廷那边也是不可能的。
他虽然姓魏,但是跟曹魏宗室没有半毛钱关系,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外姓将领。
本来豁出性命也不一定能得到的东西,现在都到手了,虽然是被动的。
魏平很是纠结,说实话,不是所有人都能狠下心来去死的。
他不想死,可如果此事传扬出去,他的妻儿恐怕是一个也跑不了了。
当下,曹魏的人质制度是最为完善的。
这主要来源于曹操遭受张绣之变。
建安二年,因为张绣的降而复叛,使得曹操痛失大将典韦、爱子曹昂,坐骑绝影。
哦对,还有个侄子曹安民。
正是这次经历也教会了曹操一个道理,就是要应用人质制度。
因此曹操在战后对诸将做了个总结:\"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以后不复败矣。\"
因此,在这之后,曹操就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建设,慢慢形成了一个人质制度。
曹魏在军事方面的人质制度正式开始形成是在官渡之战后。
其标志是建安八年曹操颁布了一条法令。
\"司马法'将军死绥',故赵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算是在官方层面正式确立了质任制度。
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纷纷将自己的亲属遣送至邺城为质,否则他们就成为不了重要将领。
而且人质什么的,曹魏可没少杀,比如马超的那一家子。
魏平在曹魏体系中不是一方大佬,若是曹丕要杀他一家子自然不会遇到什么阻碍。
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别人早就把他的心思看明白了。
刘禅跟他说,自己早已在魏逆境内布下人手。
在招降对方的那一刻,自己就派人快马加鞭去下救援命令了。
现在有汉军隔绝道路,曹丕得到消息有严重的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