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静原本以为,大一的自己已经忙碌到极限了,可最近这三个月,她意识到,原来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因为她们的计划是在App上线时,她连更五章结局,激发粉丝们的下载量和互动量,给他们的App刷个漂亮的数据,所以她要在保持周更的情况下,狂肝存稿。
除此以外,她还要跟林慧慧一起去挖掘签约已经在网上有些名气的漫画家。
这个也是大家一早就商量好的策略,一个阅读App,肯定不能就三篇漫画,三个作者。
所以她、苏千和金桐分头行动,去挖掘了一批“初始入驻作者”。
这件事不能提前做,必须得等蒋铎第一次测试运行通过后,拿着她们的测试App去跟那些人谈,才能谈的下来。
不然,大家一看,几个年轻学生,口空白牙讲大话,策划案做的再漂亮,也不会有人当真的。
就像当年跟张部长谈判一样,必须得把产品和数据赤裸裸地摆在他面前,才能争取到谈合作的机会,这也算是年轻带来的弊端之一。
季静去谈的是在网站上连载的一些小有名气的作家,或者没那么有名但是作品在季静看来值得期待的,这个过程要大量浏览作品,了解作家的创作特点,并且抛出橄榄枝,季静是最适合的人。
苏千去谈的是还在走纸媒路线的老牌漫画家,要让纸媒作家们接受这种新东西,大家一致认为,只能靠苏千周到的人情往来和三寸不烂之舌来拿下。
金桐则是凭借着之前在海外连载的经验,主动请缨,与日本一些杂志社联系,去争取那些小众但完整的中、短篇故事。
当然,大热的长篇,她们也想要,目前国内动漫市场,最有人气的还有日本那几部,但是凭梦茧现在刚起步的声量,想要拿到那些热门漫画的连载版权怕是非常困难,经济上压力太大,怕是很难争取,所以大家一致决定,先走小众精品路线,去挖掘那些国内几乎没人看过的故事,反而会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引起大家的持续阅读追更的兴趣。
为了做好这三件事,三个人几乎是从早忙到黑。
金桐虽然不用肝连载,但是她在筹备新作,等梦茧上线就会放出新篇章,苏千虽然暂时没有开启新作品,可《平行线》的出版修订筹备也忙得他脚不沾地,所以,他俩跟季静这个要爆肝更新的人的忙碌程度差不多。
最地狱的是,专业课的强度在第二学期,直线上升,几乎每两周都有一期小组作业。
王依娜主动承担起了作业组长的职责,她虽然也在参与“梦茧”的工作,但是以美工和UI设计为主的她在时间上还是比季静他们要富裕一些的,小组作业上选题、统合这些能靠整理头绪节省讨论时间的工作,她就全部包圆了。
而最让她们惊讶的是,莫笑笑在专业课的软件学习上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天赋。比起跟人交流,跟电脑和软件、程序交流,反而更让她舒适,很多事情看书就能融会贯通,做起来也是最精简直接,有了她这一大助力,季静几人的小组作业,才得以顺利完成。
三个人都非常感谢她们宿舍这只默默扛起半边天的小仓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