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5章 洪南的变迁(2/2)

“祖母,我会好好念书的。”儿子连忙在祖母面前点头。

席间,长辈们都和曾南希碰杯,庆祝他考上大学,祝福他前程似锦。最后,家宴在一片祥和的祝福声中结束。

用完餐,来到酒店门口,老妈想和儿子儿媳散散步。老爸中午有午休的习惯,曾忆乡让冯钰钢开车送老爸先回家,顺便把李芸、曾怀乡、儿子捎回去休息。曾惜香、宏伟店里有事,要回去打理。

曾忆乡和缪珍珍陪着老妈往前走,方向是从新区往老城区方向。一边走一边看着修得又宽又直的街道,曾忆乡不由得发出感叹,当初洪南领导的魄力真不是盖的。如果当初洪南的领导没有果断抓住历史机遇,下决心发展洪南的市镇建设,现在的洪南还会呈现这样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吗?

曾忆乡突然想起自己经常说的一句话: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曾忆乡觉得洪南至少在市政建设方面并未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就算从今天的眼光看,十多年前洪南领导的决策也是值得夸耀的。在历史的进程中,领导者的作用真的不可低估。

在内心,曾忆乡真诚祝福家乡越来越好。

在新老城区的结合部,他的眼光突然落在一栋老式建筑物上,从这建筑物的形制,应该是清朝建筑,建筑物上端隐隐约约还能够看见有文字。曾忆乡的视力不好,问:“妈,这个老房子是什么建筑?”

老妈带上老花镜看了看,说:“这个地方是南华宫,原来这里有个面厂。小时候,你还来过这里买过面。”

南华宫?曾忆乡确实不记得小时候的记忆。在新一轮街道修建和旧房改造中,洪南老城区原有的模样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很多单位在新区修建之后都搬迁走了,原来留下的空房子拆了又重新修建。

曾忆乡记得老城区的所有街道都是铺的大块大块的横条石,后来旧城改造时铺上了“六角板”,后来又改成水泥路,再到现在换成沥青路。

想起南华宫,曾忆乡又想起小时候记忆中的许多古迹都在旧城改造中消失殆尽了。洪南一中在清朝期间是洪南的考棚,后来洪南一中在此立校,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为了修建教学楼,彻底将内部的历史古迹全部推倒。至此,考棚不复存在。

洪南四中的校址原本是张爷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发展教育,将张爷庙改造成学校,张爷庙不复存在。

想着想着,曾忆乡就觉得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小时候曾忆乡从老爸的口中知道洪南有九宫十八庙的古迹,其中自己还去参观过好几座,可是现在剩下的恐怕仅有两三座。眼前这座南华宫居然得以保留,只能说是上天的意思。曾忆乡三人穿过街道,来到街对面的南华宫门前。但是大门紧锁,两旁斑驳的墙壁上还能够看见稀稀落落的绯红色彩。黑色的“南华宫”三个颜体大字倔强地挂在门栏上方,摇摇欲坠。

老妈也许是看惯了古宫古庙 ,见儿子很好奇地在一座破庙前探寻半天,说:“这南华宫早就没有人管了,破锈锈的,走吧。”她不理解自己儿子的思想,只想着和儿子儿媳在一起的天伦之乐。

“哎”,他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可惜了。”若是那九宫十八庙还在,洪南的旅游资源起码要比蓉城的黄龙溪古镇好上一千倍。洪南单靠着九宫十八庙也能够引得众多游客前来旅游,仅靠旅游经济就可以养活整个洪南。可惜,这个想法只能够假设。当时的洪南领导看不到这么远,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作为活在当下的曾忆乡,不能够以现在的目光和远见去批评当时的决策者的短视和错误,唯一能够做的只能是一声叹息。

三人一路谈着曾忆乡小时候的趣事,一边来到大南门。大南门也叫“文明门”,是洪南留下来表明古镇身份的,为数不多的历史遗迹。大南门很特别,它正对长江,洪南一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校门通过一条街和大南门相呼应。在上个世纪七八九十年代,大南门可是洪南老城区最热闹的地方。一到盛夏的傍晚,人们就拥在大南门处的江面纳凉。大人带着子女在有缓滩的浅水处嬉戏。

“妈,我们到江边看看。”曾忆乡提议道。

三人沿着街一直往江边走,走过大南门的城门洞时,曾忆乡特意看了看这个城门洞,明清时期的一些木材还有保存。穿过城门洞,宽阔的长江江面豁然开朗呈现在曾忆乡的眼前。站在江堤上,望着滚滚向前的长江,曾忆乡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好起来,思绪仿佛进入到一种忘我的境地。

9月的长江已经浑浊不堪,静静的江水无声地在曾忆乡的眼下滚滚向前。这就是从小到大一直伴随着曾忆乡成长的长江。从小到大,曾忆乡日日里看着这长江,似乎从未改变。但是这长江却见证着洪南的千年变迁。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零零读书网 . www.fslll.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零零读书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