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零七章 手工定装弹(1/2)

“根据上级安排,他将会担任军工局局长,负责军工生产和工业发展,这算是内行领导内行,比我强得多。”陈康微笑道。

“我知道了。”余华轻轻吐出一口气,点头回道。

毫无疑问,李强+庄前鼎+自己+林婉的科研团队组合,将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而待到方玉和周远学成归来……

根据地算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人才团队。

“临走之前最后问你件事,我们什么时候能开始造子弹?”陈康斟酌言语,说出了一直以来想问的事情。

何时能开始造子弹?

这个‘造’,可不是现如今的复装子弹,而是正儿八经的定装弹!

余华懂得陈康这句话的意思,沉吟一番,缓缓说道:“制造子弹是一件系统性工程,从原料到成品,前后涉及上百道工序,以根据地现有的科技水平,大概两个半月以后可以达到满足生产定装弹的基准要求。”

论制造一枚7.92毫米定装弹的工序有多少?

弹头:黄铜被甲材料生产,冲压有底空心件,被甲覆盖,钢芯材料,钢芯冲尖,钢芯与被甲装配,密封漆,模具高精度校准及加工……

弹壳:黄铜原料冲压,剪切,清洗,钻传火孔,防潮漆,模具制造……

发射药:单基发射药或双基发射药。

底火:发火砧,击发剂雷汞。

子弹装配:弹头与弹壳涂抹密封漆,弹壳与底火涂抹防潮漆,高效成弹装配设备,称重,质检,封装。

这便是一枚7.92毫米定装弹的生产工序。

每一道工序,背后都有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支撑,缺一不可,若不然,就造不了子弹。

而这,仅是满足制造定装弹的基准要求。

能造子弹是一回事,能造好子弹则是另外一回事。

整個子弹生产难度远高于枪械生产,没有一个涵盖化工、钢铁、机械加工和能源供应的基础工业体系,想要造子弹并不现实。

现如今,根据地科技水平仅能满足制造发射药和底火的基准要求,而弹头和弹壳处理工艺还不行。

专业冲压机床,引伸加工设备,弹壳剪切机,子弹组装设备……这是弹头和弹壳必须的加工设备。

“两个半月……还好,不算太久,主要是现在部队子弹奇缺,人均子弹不超过5发,所以不得不问你一下。”陈康听到余华给出的时间,心中微微一松,随即解释道,言语满是无奈。

如今,各部队弹药极其匮乏,主力部队人均子弹能达到10发,实力稍弱点的部队人均子弹仅有2发,甚至于有些新编部队人均子弹低到0.2发,平均5个人分到一发子弹。

要知道,这可是总的人均子弹,而不是一次战斗可分配人均子弹。

至于步枪就更不用说了,近半战士没枪,只能用大刀长矛。

就这,还是北方部外购武器弹药运输到根据地的水平,若是放在东征战役和西征战役结束后,弹药储备水平还得下降一半。

“如果这样的话,为了缓燃眉之急,我其实还有一种现在就能造子弹的办法,采用全手工方式,用车床加工一批专用弹壳金属棒,解决弹壳生产,原理类似冲床,用金属棒对准弹壳原料,一锤不行两锤,直到锤出弹壳性状为止。弹头的钢芯同样用车床加工,而黄铜被甲和盂子壳与弹壳制造相同,最后手工涂抹防潮漆和密封漆,装入发射药与底火,完成子弹组装。”

听到这番话,余华眉宇微皱,差点忘了部队如今面临的状况,简单思索一番,脑海里浮现自己前世作为军迷的时候,为八路军构思的土法定装弹生产方式,整理思绪,缓缓说道:

“比起大规模工业生产,这种手工定装弹生产方法的技术要求几乎为零,优点在于能让部队或者兵工厂制造急需的子弹,缺点很明显:一,子弹质量不稳定,易出现卡壳问题,二,对工人手艺和设备有一定要求,毕竟唯有手艺好的工人能保证质量,且需要简易车床。三,生产效率低,产量低。”

子弹问题?

没关系,我现在也是技术领域的哆啦A梦!

“这种手工定装弹生产每天产量能有多少?!”听到余华冷不丁抛出的这个方案,陈康无疑是懵逼的,过了小半秒,整个人猛地反应过来,赶紧追问最关键的数据。

言语透出急切之意。

子弹质量不稳定?

能有复装七八次的子弹不稳定?

对工人手艺和设备有一定要求?

队伍里可不缺工人出身的战士,听这情况,设备无非就是车床而已。

陈康最在意的只有一点——余华口中的产量低,具体数据究竟是多少!

“抛开原料供应环节,一条七人手工定装弹生产线每天产量能到100发—300发左右。”余华给出日产量数据,微笑道:“根据地目前能产标准发射药和底火,铜和钢也有,原料供应不是问题。”

车钢芯,锤被甲,锤弹壳,钻火孔,涂漆,装发射药和底火,子弹组装,这是全手工定装弹生产线的七道工序,每道工序最低一人。

一台车床和七名工人即可满足手工定装弹生产的最低要求。

这个方法是余华当初在贴吧上与人吹牛的时候,根据工业化生产子弹得来的灵感,核心思路就是你有你的工业化,我有我的手工化,只要有原料,我就能搞子弹。

刚好合适,根据地已经具备发射药、底火、铜、钢等原料供应能力。

对于工业国而言,这种方法可谓吃力不讨好,但对现如今的根据地而言,对人均子弹5发左右的部队而言……

还要什么自行车?

反正一句话,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用的问题。

“100发到300发,够了,完全够了,哈哈,这种方法非常适合我们。”陈康面露喜色,眼眸中的困倦之意再次消散,心中的喜悦情绪无以复加,没想到出来送余华一趟,竟然得到了解决子弹生产的有效办法。

诚然,这种手工定装弹生产方式的效率低,产量低,质量存在不稳定缺陷,与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子弹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但这又如何?

这些缺陷影响什么?

论缺陷,部队长期采用的复装子弹最多,提高膛线磨损,精准度不够,有效射程低,杀伤力不足等等。

比起复装子弹,余华提出的这种手工定装弹,简直好的不能再好。

马列在上,这可是每天100发到300发,取最高数,一个月下来那就是整整九千发,四舍五入岂不是一万?

七个人+一台车床=月产1万发定装弹。

而七十个人+十台车床=月产10万发定装弹。

这是什么概念?

现如今红军八万人,每个月十万发定装弹则意味着部队人均子弹总量,以每个月1.25发增涨。

说真的,陈康高兴到已经快要落泪的程度,这可是真正的定装弹啊……

不是打了一次又一次的复装子弹。

“还有,为了适应缺乏电力,提高便携性,还可以造一种人力车床,采用类似缝纫机脚蹬结构,加一个飞轮,实现纯人力生产,如此便能随军行动,子弹产量可能会有所下降,不过提升了适应范围,毕竟大多数地区不具备电力供应条件。”

余华想了想,高速运转的脑海随即给出一种改进方案,微笑道:“您把这个方法告诉教授就行,教授知道怎么做这种车床。”

类缝纫机动力结构+飞轮,两个人脚踩的力量,足够满足车床进行车削加工的转速,这种专门车削弹芯的车床无需造的太大,只要能满足加工直径几毫米的弹芯就行。

如此,车床重量完全可以控制在50公斤以内,拆分为各部件后由三名战士携带,随军行动,极其适宜游击战和敌后作战。

至于原料,一是由根据地供应,二是自我筹集。

“好,非常好,如此一来,甚至是一支连级部队都能生产子弹,自给自足,可以预见,你提出的这个方案将使部队弹药补给压力大幅度缓解。”陈康听到余华这个天马行空却极具实用性的改进方案,顿觉心动,连连称赞,作为出身部队的军事主管,他非常清楚余华提出的这种人力车床非常实用。

连级部队可常设基于人力车床的手工定装弹生产线,战时随军而行,闲时生产弹药,大大缓解后勤的弹药补给压力。

“临行之前一个小小的想法而已,很高兴我的知识与智慧能帮到战士们,陈局长,就到这里吧,不用送了。”余华面容含笑,立于原地,向陈康说道。

不知不觉,两人已从柳树沟深处来到入口,道奇卡车停在数米开外。

“余华先生,一路保重。”陈康深吸一口气,眉头收敛,面容肃穆且郑重,挺直背脊,向年纪轻轻的余华敬了一个军礼,尊称道。

先生二字,绝非恭维,而是尊敬。

在陈康的心中,余华虽仅十八出头,仍可担先生之称。

“再见。”

余华笑了笑,转身迎向道奇卡车,随后在吕俊羽和三名携带无线电台的警卫员陪同下登车。

为了保持通信畅通和安全,军工局特地配备了无线电台,无论是信息交流,还是紧急事情,都能第一时间通知。

“嗡!”

伴随着一道汽车引擎启动运转声,整辆道奇卡车驶离柳树沟,迎着清晨时分的阳光,踏上前往榆林的路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零零读书网 . www.fslll.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零零读书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