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月之后的初秋,一骑快马从西门入长安,直奔皇城。
当日长安城全体戒严,全军严阵以待,比之之前还要严重的多。
满朝文武在京的当即入宫听宣。
未央宫中,大殿之上。
杨坚铁青着脸,俯视着下方的众多臣子,臣子们不知道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太监拿着前线的军报,尖声念到:“千里加急前线军报,突厥军深入掠夺,同时进军武威、天水、金城、弘化、延安、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上都(今陕西富县)等陇西陕北六郡。”
消息一出满朝文武炸开了锅。
本来这两月突厥和大隋各有胜负,但是没想到突然之间突厥分兵六处,大举进攻。
而且这六郡都在长安城西北方,其中最近的安定,上都,距离长安不过四百余里,若是被攻占,突厥下一步就是兵进长安了。
这种爆炸性的消息,让满朝文武中那群扛不住事情的先慌了神,一时间整个朝堂沸沸扬扬。
当即就有官员先一步走出来:“陛下,突厥进军南侵,我军应奋力阻挡,微臣请命领兵前去一战。”
“陛下,不可,按照突厥骑兵的速度如果挡不住很可能一旦兵败就抵达长安城下,届时长安城危矣,此时各地百姓恐对突厥骑兵心有畏惧,微臣以为不宜为战,微臣请命前往突厥军队和谈,使得其退兵。”
“不可,万万不可,此时怎么可涨别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难道不顾百姓的性命安危吗?突厥骑兵毫无人性,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早日停战对于百姓来说是好事。”
“臣附议,近段时间长安城内的粮价飞涨,前两月稍微有些降低的时候,但是今日这消息一出,长安城内的粮价必然陡然攀升,届时城内都可能乱起来……”
……
……
朝堂上的争论总是每日都发生,今日便更加剧烈一些而已。
皇帝显然不是求和的主,只是现在突厥骑兵已经进犯,拖的越久下决策就越被动,延误不起。
杨坚起身,众臣消音,大殿内只剩下皇帝的声音:“命各地诸位将领急速收拢,拒守城池,决不能让突厥骑兵过城池逼近长安。”
众臣也明白了皇帝的心意,皇帝不要和谈,皇帝要打回去。
只是本来两军对垒在临洮,突然间就有消息说突厥骑兵绕过了我军主力南侵,我军主力现在是什么情况,现在还没军报回来,这才是让大家最担心的事情,万一我军大军已经溃败,那万事休矣。
但是如果我军不败,敌方军队到底是怎么绕过我军南侵的,此事只能瞎猜了。
宇文述站了出来说:“陛下,现下暂未取得与我军的联系,臣担心是敌军绕道后方切断了我军与京城之间的交流,臣为小儿请命,带小队精锐立刻出发,寻找机会突围,获取军报。”
大军情况至关重要,杨坚当即点头:“朕册封宇文化及为左翊卫大将军,领精兵五百,突围。”
此时肯让儿子领兵去突围,宇文述也是做了富贵险中求的准备,他对自己的儿子武艺有信心,但是战场上不是单挑,再有信心也是犯险,可是唯有犯险才能短时间内高升,宇文化及当即被封为左翊卫大将军。
左翊卫大将军,掌宫掖禁御,只要宇文化及这趟能把事情做好,回来相信赏赐也不会少,而且必得皇帝倚重。
此时得令,宇文化及当即领着兄弟们上马,来到京师的军营点走了三百精锐,带上突围的粮草就出发了,此次突围为了前往大军汇合得到大军情况,所以众人所带的粮食并没有算上回来的那份,如果汇合了自然有回来的粮,如果大军已经被打散了,他们也就只有愤死而战了。
这就是破釜沉舟。
五百精兵出发前,太监交给了宇文化及一封装在竹筒里面的密信,嘱咐道:“宇文公子,此密信离京百里可拆。”
“这里面是什么。”
“小的不知,奉命行事,宇文公子临危受命,胆雄心壮,此战必胜。”
宇文化及没有犹豫接过密信就领兵出发了。
朝堂之上,臣子们又说:“陛下长安城内此次必然粮价暴涨,还请陛下开仓振粮,抚慰百姓。”
“不可,陛下,现在突厥骑兵很有可能南下,要备足粮草,以备不时之需,此时开仓,若打起来粮草不足恐怕难以为继。”
皇帝面露难色,但是很快的下达了
“陛下,远水解不了近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