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王韶对于高句丽的情况分析,杨广好奇的问:“你为什么觉得高句丽能够对我们大隋造成威胁?”
“其一,高句丽建国早,扶余人朱蒙建立卒本扶余之国,后来在王莽撺汉之时,占领了新朝玄菟郡高句丽县,由此改称“高句丽”,虽然在中间被曹魏政权和慕容鲜卑政权的两次打击,但是现在建都平壤,依旧牢牢的占据着辽东之地,几百余年了,虽然向中原称臣,但是中原一旦有乱,他的范围就会扩大,扩大到现在规模已然极其庞大。”
“其二,高句丽称臣于中原,所用所学之文化皆来自中原,有辽东之地,又掌控着新罗百济,现在因为突厥强盛,高句丽也受其害,不见得对我们如何,如果我军能解突厥之患,陛下有向南一统中原之志,高句丽趁此时出兵也犹未可知,如芒在背,不得不防。”
“其三,很重要的一点,辽东土地,虽然冬日寒冷,但是土地肥沃,物产颇丰,有足够的的粮食,养得起军队,中原士兵很难适应辽东气候,一旦转凉就得撤回,可谓易守难攻,与突厥不同他们有足够的底蕴物资和我们打。”
杨广听闻他的分析微微点头,王韶不愧是年轻时候和元岩高颎齐名的人。
高句丽确实是将来的大患,历史上杨广三驾辽东加速的隋朝的灭亡,就算是到了唐朝,为了征高句丽也是了很大的气力,隋唐两朝上上下下得打了五六十年才算平定高句丽。
“你觉得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抑制高句丽吗?”
面对杨广的问题,王韶显然早有准备:“微臣之前就想过了,高句丽每遇到中原混乱就会趁机扩张,现在中原慢慢的区域稳定,他扩张的机会就少了,所以他们非常乐意我们陷入战端,甚至推动,就像这次北方榆关等地其实距离高句丽很近,参与其中也不一定。”
“只是我们现在抽不出手来对付他们,或许可以这样,先平定新罗与倭国之战,联合新罗百济两地,两地并不乐意臣服于高句丽,扶持其与高句丽争斗,将来若是真要打起来,就水陆双方进攻,可以增加我军胜利的概率。”
杨广微微点头,现在没办法对付倭国,也没办法对付高句丽,但是或许可以开始渗透了。
杨广仔细想了想:“命高弘德进来,帮我写一封折子给父皇。”
“再去寻之前鸿胪寺安排在倭国人身边的官员,叫裴世清的那人来,我要遣使新罗百济还有倭国。”
……
那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手指细腻柔软,轻轻一按,烦恼便没了。
但是一这样想,就更烦了,作为一个皇帝这种事情只能想不能做,倍感憋屈,因为独孤皇后不让。
之前有一次晚上,他托口在书房理政,然后叫了两个小宫女给自己捶腿按摩享受一下,当然啦其他想法也是有的,为什么叫两个?咱都当皇帝了还不能享受享受?
但是还没开始就结束了,独孤皇后前来书房送汤,正好撞破了,看到两个小宫女在桌子底下给他捶腿,当场倒是什么都没说,但是
啥事没做,还多了两个失踪人口,想想都头痛。
自己这个皇帝看着威武,在这事情上可是受制于人。
无奈的他再次打开了奏折,瞧见是杨广递上来的,便认真的看了一遍,看完奏折便说:“去宣晋王和这个鸿胪寺叫裴世清的人来。”
裴世清人在杨广处,正好就一起入宫了,但是他得在殿外等着,等待皇帝的召见。
杨坚开门见山的问:“阿摩,你说要遣使百济新罗,还要去倭国,怎么会忽然有这样的想法。”
杨广先把昨天审讯倭国使者的事情和杨坚一五一十的从头说了一遍,杨坚倍感愤怒。
“这个倭国,其心歹毒,这颗东海鲛人明珠缓慢杀人之效,倭国居然想要利用我朝,真是胆大包天了!”
皇帝怒而拍桌。
“父皇,倭国三个使者,儿臣已经杀了其中两个,留了最怕死也是会说中原话的那个。”
“留着的就是伱奏折中说的作为奸细放回倭国的那个吗?”
“恩是的,儿臣与府上的王韶一起分析了一下,现在不是对倭国动手的时候,而且高句丽的威胁应该比现在的倭国还要大,所以儿臣和王韶两人商量着或许此时可以派人前往新罗、百济和倭国出使一趟,将他们与大隋的关系进展的更好一些,也可以更全面的了解他们,特别是倭国,我想要看看倭国的资料,去找了才知道资料寥寥,我们对于倭国知之甚少,这对我们其实非常不利。”
杨坚抚着自己的胡须说:“你说的那个裴世清就是你选定的人选吧。”
“是的,儿臣和他稍微的接触过,他之前跟在倭国使者身边,恪尽职守,而且为人颇为正直,儿臣觉得他可行。”
“命他进来。”
殿外的裴世清走了进来:“微臣参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