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这时才明白,丁处长说的要加一加担子是指的什么了,原来是指的要增加上缴额度。这也是应当的,王飞他们赚这么多钱干什么,不就是为了国内建设吗?为了烈士遗孤这点钱算什么,再多出一些他也愿意。
于是王飞问道:“烈士遗孤读书全免吗?吃饭包不包?住宿安排吗?”
李院长没想到王飞问得这么细,一时也被问倒了,他还没想这么细,于是道:“学校还没建起来,人数也没统计好,但是估计是做不到全包的。牺牲的烈士太多了,要是全包了,那得有多少人想把孩子塞进来。”
王飞摇了摇头道:“经费的问题可以想办法,教材可以一届传一届,老师不足可以搞大班制,教室、宿舍不够,那就多建,但烈士人数要先统计好,各地先报上来。”
“我是这么想的,我们荣军院既然做了这件事,那就做到最好,经费不足,我们也要尽最大努力做好,首先把全国的烈士人员名单统计好,我们荣军院要备份一份,有立功证书的功臣和战斗英雄的后代先收,不管离荣军院有多远,衣食住全包了,荣军院方圆50里的烈士后代能收尽收。”
“其他远一些的烈士后代,每五年扩大一些范围,十年二十年后,这一代人没享受到这个待遇的,那他的孙子辈,我们荣军院管一个,全包,估计那时候荣军院应该也有这个能力了。”
李院长知道王飞为什么对烈士遗孤这么关注和重视,因为王飞他就是烈士遗孤。
曲靖春道:“这个要求好是好,但是不现实,我们从豫章起义建军以来,牺牲了多少烈士?几十万还是多少,我们怎么管得了这么多?全包不现实。”
老曾是从长征一路走来的老革命,他却对曲靖春有不同意见,道:“小曲啊,你这个看法是不对的,我们一路走过来,打过很多仗,有胜利的也有失败的,太多无名烈士了,在长征和反围剿作战当中,很多时候是整连、整营、甚至是整团、整师的牺牲,这些人很多连个名册都没有留下。”
“抗日战争前的反围剿,我们的人牺牲得多,但留下住址和姓名的烈士却是百中无一,还有就是很多战士都是十六七八的后生仔,哪有什么后代,战士们牺牲的虽然多,但是真正有后代的却是当真不多,他们才是真正为新共和国奉献了一生的人。”
杜青松小声地提醒道:“确实是有很多烈士没有后代,就怕有人把自己子女过继给烈士,领这个名额,之前就有过这样领烈士抚恤的。部队和地方一般对亲叔侄、伯侄关系的过继是认可的。”
李院长道:“这是难免的,谁都有私心,要是烈士知道这份待遇给了自家侄子、侄女大多还是认可的,我们就怕有人把烈士遗孤给换成了自己的子女。”
“鹏飞同志提的这个方案还是可以的,分几步走,前面五年先按立功证书,再按烈士离荣军院的远近来安排,五年后扩大范围,十年后再扩大范围,二十年到三十年我们管那些遗漏的烈士孙子辈。不能让烈士的后人享受不到新华夏的良好教育。”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